戴眼罩就能降低度數,你被騙過嗎?11月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產品違法違規商業營銷宣傳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稱,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將嚴厲打擊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產品虛假違法營銷宣傳行為。此次專項整治行動自2021年11月持續到2022年3月。
北京某三甲醫院醫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此前市場上會時不時出現一些有關近視防控產品,如眼部貼片等。“這種肯定對于近視治療沒有任何作用,而且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過敏、結膜炎、角膜損傷等問題。”
近視治愈不可信
使用“康復”“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愈”“近視克星”“度數修復”等誤導性表述是此次打擊的重點。11月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強化與衛生健康、中醫藥、教育、網信等部門信息溝通和配合協作,形成監管合力。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平臺搜索“降低度數”等關鍵字會出現眼貼眼罩等產品的銷售,如一款兒童夏薄款的眼罩宣稱緩解疲勞修復降度數,售價32.2-64.6元。一款護眼保健貼宣稱可以改善視力降度數,售價為4.9元/20片。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指出,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防控產品違法違規商業營銷宣傳嚴重誤導近視兒童青少年和家長,威脅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
根據《通知》,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依法從嚴查處使用上述誤導性表述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產品進行營銷宣傳的行為。加大對冒用中醫藥名義或者假借中醫藥理論、技術進行營銷宣傳欺騙消費者行為的打擊力度,以及宣傳診療效果或者對診療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證性承諾的虛假違法廣告。
不當使用有危害
近年來,近視上升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國家衛健委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2019年為50.2%。
巨大市場需求吸引了眾多商家入局分羹。北京某三甲醫院醫生介紹稱,此前市場上會時不時出現一些有關近視防控產品,類似佩戴鏡、按摩儀、眼部貼片,甚至口服產品。“以眼部貼片為例,這種肯定對于近視治療沒有任何作用,而且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過敏、結膜炎、角膜損傷等問題。誤導消費者及病人的行為可能會對治療或是在預防過程中形成阻礙。”
據了解,此次專項整治行動自2021年11月持續到2022年3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加大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廣告制作發布單位等市場主體的行政指導力度,促進企業知法守法,提升依法經營意識。
《通知》對電商平臺也提出要求,即電商平臺要進一步加強平臺內經營者身份信息管理、公示,嚴格落實護眼儀等醫療器械及有關特殊商品經營資質審查責任。
科學防治
隨著近視率的增長,如何控制孩子近視是家長關心的話題。
上述北京某三甲醫院醫生表示,醫學上還沒有能治愈近視的方法,只能通過科學的矯正、改善用眼習慣等避免近視加深,延緩近視進展。
據其介紹,目前主流的近視防控方法,包括周邊離焦框架鏡,角膜塑形鏡等。“此外,建議每天戶外活動至少2小時,而且是暴露在陽光下的,注意用眼衛生,避免過多糖分攝入。”
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聯席會議機制辦公室主任、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社會要共同樹立起“近視可防、可控、可矯正、不可治愈”的基本認知。
“家長要引導孩子增加戶外活動和鍛煉、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減輕課外學習負擔、避免不良用眼行為、保障睡眠和營養、早發現早干預等用眼護眼意識不斷增強。”王登峰說道。 (記者 姚倩)